close

  □本報記者 王 彬
  新聞發佈會現場——新聞發言人從“主發佈人”變成“主持人兼發佈者”,而市直部門領導則更多被推到“前臺”直面媒體的發問。
  官方網絡發佈平臺——“濟南發佈”,實現電視、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的四屏高清同步聯播,使廣大市民第一時間觀看到新聞發佈會的實況。
  新聞發佈會場外——“微博濟南”,以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快速地發佈大量新聞和資訊。
  今年1月15日,我市啟動黨委政府“透明按鈕”,召開第一場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推出常態化的新聞發佈制度,架起一座黨委政府和民眾溝通的橋梁。我市改進新聞發佈制度半年來,這座“橋”不斷延伸拓展,助力打造越發透明的黨委政府。
  如今,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制度已形成以現場新聞發佈會為主幹,以網絡、微博、書面等發佈形式為補充的基本格局。從1月15日第一場發佈會至今,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已召開了13場,發佈重要信息數十項,回答記者提問百餘個,發佈內容緊扣城市建設、社會保障、教育衛生、就業創業等諸多民生話題,有效傳遞了黨委政府聲音,滿足了公眾知情權,回應了媒體關切。
  新聞發佈會部分重點主題
  ★1月15日★1月24日★2月17日★3月17日★4月1日★4月15日★4月30日★5月14日★5月30日★6月16日★7月1日發佈了《濟南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意見》發佈了《關於2013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情況的通報》發佈了《2014年全市重點項目安排情況》發佈了《今年部分民生工作安排情況》發佈了《關於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有關情況》發佈了《保泉工作情況通報》和《全市國土資源和城市規劃、建設領域深化改革、服務發展工作的相關情況》發佈了《全市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發佈了《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情況》發佈了《濟南啟動公交票制優化改革》和《關於有關情況的說明》發佈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情況通報》發佈了《關於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情況》轉變作風 活動報道至少壓縮20萬字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把轉作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領導活動報道成為轉作風的一項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改進領導活動報道,我市於半年前推出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制度,除全市重要會議和一些重要活動外,副市級以上領導同志包括市幾套班子主要負責人的一般性調研和會議活動一律不再單獨報道。
  半年過去了,新聞發佈會制度的完善,給黨委政府改進作風帶來了什麼變化?
  按照以往慣例,副市級以上領導的活動要公開報道,占據了黨報、黨台相當數量的版面、播出時間。這種情況在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制度實施後,得到了明顯改善。
  舉例來說,1月15日至23日期間,副市級以上領導活動共100餘條信息,最終合併到一起壓縮成1500字左右的新聞發佈稿,大大壓縮了新聞版面和播出時間。如果按照以往慣例,100餘條活動以每條500字計算,至少需要5萬字,如果以濟南日報每版8000字來計算,5萬字大約要占6個以上版面。
  如果以每次發佈會發佈30條活動計算,13場新聞發佈會保守估計可壓縮20萬字。
  領導活動報道少了,版面和播出時間用到哪裡了?以濟南日報為例,最近一段時間,濟南日報的頭版頭條先後刊發了《山東幼教界有個“黃埔軍校”》、《歷下:為民辦實事更要辦出實效》等稿件。黨報、黨台把稿件報道的重點聚焦到基層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及群眾關註的熱門話題,切實增強了可讀性。
  發佈形式 靈活多樣 凸顯成熟
  半年來,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形式並非一成不變。最明顯的一點是,發言人最初常常一個人發佈,到後來相關部門領導紛紛坐上發佈台,發佈信息,接受提問,併成為固定模式。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從“主發佈人”變成“主持人兼發佈者”,而市直部門領導則更多被推到“前臺”直面媒體的發問。
  在1月15日首次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我市採取了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發佈新聞的形式對外公開信息。在1月24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我市市紀委常務副書記、監察局局長覃俊文,就全市2013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情況進行了通報。3月3日,市委、市政府舉行第4場新聞發佈會,與以往不同,此次新聞發佈會不設主題發佈環節,而是重點接受媒體記者提問。
  通過半年的發佈會可以看到,我市的新聞發佈制度日趨成熟,越來越靈活,既可以針對全市重點工作和市民關註的問題召開專題發佈會,也可以根據市民和媒體關註的話題,邀請相關部門現場解答記者提問。
  在發佈途徑上,我市還推出了新聞發佈會官方網絡發佈平臺——“濟南發佈”。這一平臺於4月30日正式上線開通,採取網絡直播、四屏聯播、在線問答等形式,將濟南電視臺新聞頻道對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的高清直播,引入到濟南網絡廣播電視臺和濟南手機台,實現電視、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的四屏高清同步聯播,使廣大市民第一時間觀看到新聞發佈會的實況。
  除了常規的現場新聞發佈會以外,我市還在新聞官方微博“微博濟南”,以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快速地發佈大量新聞和資訊,粉絲人數激增。
  公開內容 既接地氣 也“高大上”
  細心的人會註意到,在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的背景板上,赫然印著“中共濟南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濟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表明它不是一個政府部門對媒體的新聞發佈,發佈會“帽子”升級到了“市委、市政府”層面,更具權威性,也意味著承擔了更大責任。僅僅這一細節,明顯折射出這一制度在濟南的重要地位。
  此外,我市推出的是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公開內容包含了黨務和政務,內容更加全面。
  在每次新聞發佈會上,領導活動是發佈的必選內容。以往,很多領導活動的報道主要依靠一報兩台(濟南日報、濟南電視臺、濟南廣播電臺),如今,各大媒體都可獲得這些信息,市民瞭解相關信息也更加方便。
  除了領導活動以外,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也通過新聞發佈會這個平臺發佈。
  在規定動作外,記者還可以在新聞發佈會現場推出自選動作。半年來,多家媒體記者會帶著市民關註的話題,現場向發言人發問。比如,濟南“棄嬰島”的啟用情況,就是在3月17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通過解答記者提問的形式公佈的。
  可以說,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實踐,大大推動了黨委政府信息公開的進程,也堅定了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推行信息公開、務實為民的決心,以滿足公眾獲取和利用政府信息的需求,推動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的建設。
  新聞發言人這半年
  李本海:發言人做人做事要更重形象
  從政府官員到新聞發言人,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李本海坦言,角色的轉變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也讓他感到了身上的責任。“以前抓好自己負責的工作就可以了,可是作為一名新聞發言人,要時刻瞭解市民關註什麼、媒體需要什麼,而且這些話題很多是自己並不熟悉或者不瞭解的,所以每次發佈會前都要做大量的功課,特別是剛開始上臺時會有些緊張。”
  角色的轉變也讓李本海更加註重個人的言行。“無論是公開場合還是私下裡,都會更加註意形象。因為你要是做了有損形象的事,人家不僅覺得是你自己的個人行為,也認為你是市委、市政府的一名新聞發言人。有了這張名片,做很多事都得更加謹慎。”
  談及對新聞發言人的認識,李本海認為,作為一名新聞發言人,主要工作是為黨委政府和群眾搭好橋,“要把黨委政府的聲音傳達給群眾,也要為群眾表達訴求搭橋牽線”。但是,搭橋的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有難度。比如,公眾想瞭解的信息涉及方方面面,有些還特別專業,需要做大量的功課。為了做好搭橋工作,李本海在每次新聞發佈會前,都會廣泛征求媒體朋友、群眾的意見。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李本海表示,要更加廣泛地瞭解群眾的訴求和媒體關註的熱點,還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向相關部門的人員取經,只有在臺下做足功課,才能在臺上從容應對。
  劉勤:常常為一個小失誤自責不已
  “轉眼新聞發佈制度實施已經半年了。半年來,我們舉辦了13場新聞發佈會,我從一個門外漢到略知一二,從一個局外人到參與者,相信你們也見證了我的成長。如果說到感受和體會,真是一言難盡。自己初入行時的緊張、焦慮、擔心等等,常常使我夜不能寐,做夢都會夢到發佈會的情況。發佈會後,自己從來不敢看,腦子裡回想著發佈會的過程,常常為一個小失誤自責不已。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每一次發佈會能進步一點點,本來以為這不是一個難題,但事實上,每次這個毛病改進了,又會出現新的過失。”近日,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劉勤接受記者專訪時,講述了作為一名新聞發言人的心態。
  當好新聞發言人並不容易。劉勤坦言,作為一名新聞發言人,必須做到認真、堅持、勤奮。“認真就是認認真真做好工作,盡最大的努力做好。堅持就是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要咬牙堅持下來。勤奮就是你要比別人多付出一點汗水。當一場發佈會將黨委政府的聲音及時準確地傳遞出去,得到大家的認可時,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劉勤表示,半年僅僅是個開始,相信隨著這項制度的成熟,公眾和社會各界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我們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期待通過新聞發佈會這個平臺,讓社會各界更多地瞭解濟南,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記者手記有溝通才會有信任 有信任才會有支持
  在1月15日和媒體初次見面時,李本海和劉勤提前1小時就來到了會場,而且略顯緊張。半年過去了,兩人只是提前幾分鐘到會場,在臺上也顯得更加從容。細節的變化,體現的是濟南新聞發佈會制度由摸索到逐步成熟的過程。
  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制度,是要搭起一座溝通橋梁。這座橋,一邊連著黨委、政府,一邊連著人民群眾。既然是橋,就得相通。與以往不同,我市開闢新聞發佈會設置了自主提問環節,其最大亮點是突出了媒體的主動性,改變了其他新聞發佈會信息流通的單向性。這一變革,不僅在技術上擴大了新聞發佈會的主題,而且使得媒體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更加平等,具有足夠的互動空間。過去“政府發佈、媒體公佈”的慣例,主要滿足了政府公開信息的需要,而濟南這一新的制度安排,則實現了公眾通過媒體瞭解政府信息的需要。這一創新,不僅使得政府信息公開在廣度上有所拓展,同時在深度上也有可能進步。
  有人曾擔心:如果新聞發佈會提出敏感問題怎麼辦?會不會引起群眾的負面情緒?通過這半年可以看出,我市的新聞發佈會不僅報喜,有時也會“報憂”。比如,在公佈創衛工作進展時,我市就公佈了創衛過程中存在的短板,並提出了改進舉措。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群眾的文明素質不斷提升,參與公共管理的熱情也逐步高漲。事實證明,全面客觀地向公眾“報憂”,老百姓雖然擔心,但是也能理解,公開透明獲得的信任度更高。
  半年的新聞發佈實踐證明,有溝通才會有信任,有信任才會有支持。其實,我們在開展各項工作也是如此,只有讓群眾瞭解黨委、政府的工作,群眾才會信任黨委、政府,有了信任才會支持黨委、政府的工作。
  (原標題:“透明按鈕”助力打造透明黨委政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xj93xjd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